内部建设与运行管理情况
1、组织机构、部门设置(组织框架图、主要研发方向及功能单元)
工程中心组织结构图
“中心”目前拥有各类技术人才1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中级工程师10人,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中心”设有领导小组、专家技术委员会、中心主任、项目管理部、技术开发部、工程部、检测中心,任务和相互关系如下:
(1)中心组建领导小组
中心组建领导小组是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决策机构,负责制订中心的运行机制,市场目标、建设发展战略、开发方向、重大成果的接纳和技术转移、年度计划审批、经营执行情况报告。定期听取中心主任工作报告,进行工作建议。
(2)专家技术委员会
专家技术委员会是中心的技术咨询机构,由常州大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及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组成向工程中心提供技术咨询,介绍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和人才信息,推荐前沿产品发展研究方向及开发思路,并对工程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技术方案、工艺路线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
(3)中心主任
工程中心设有主任一名,中心建设初期由依托单位委派。中心建成后采用招聘形式聘任,中心主任执行董事会的相关决议,负责中心的日常业务管理,监督管理各设计开发及相关部门工作执行进度与开发情况,并进行具体协调。
(4)技术开发部
根据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任务及工程化方向,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急需适销对路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从事激光测量技术的研究,并积极配合工程部的产品的工艺开发、及检测中心产品的检测试验工作。
(5)工程部
负责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工艺模具开发,并负责产品在后期大规模生产时的生产工艺研究。
(6)检测中心
负责新产品在设计、研究及中试过程中相关原辅材料和成品的各项性能检测,下设电气测试实验室、机械测试实验室、环境测试实验室,主要对公司研发的测量测绘装置各种性能要求进行检测,并指导工业生产建立相应分析、测试方法与产品标准。
(7)项目管理部
负责相关产品的推广应用、市场开发与用户服务,还负责相关技术的市场信息(包括技术指标、产品质量、应用情况)的收集、汇总,并反馈给中心相关部门,同时开展中心产品、技术成果向相关企业辐射的联系接待工作。此外还负责工程中心人才培养,对外技术交流,讲座工作,搞好学术研讨,收集产品相关科技情况信息。
2、各项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及执行情况
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结合公司实际发展情况及中心组成机构,加强同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同企业紧密结合,走产、学、研结合道路,鼓励技术创新,竞争和合作,促进技术进步。
工程中心的运行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建立了严格科学的责任制体系,重点对领导体制、机构设置、用工用人制度、劳动报酬及建立制度进行了改革。
工程中心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责任制。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中心主任主持中心的全面工作,常务副主任负责中心日常工作,副主任负责抓研究开发工作,董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对领导班子定期进行业务、业绩考核,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成员及时解聘。
用人实行开放、流动机制。人员有进有出,始终保持高效、精干的队伍,对不能胜任科研开发的人员及时流出,从事生产工作。中心工作人员,享受正式人员职务岗位工资,中心为其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对科研创新、产品开发有重大贡献者,实行重奖,充分推动开发人员积极性,中心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
依托于常州大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由公司出资进行基础建设,实行边建设、边研究开发、边产生效益的途径,同时依托合作单位聘任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工程中心坚持开放,搞好搞活,做好开放服务,接收相关企业提出的有关工程化技术。进行委托研究,同时也接受相关人员利用中心研究设计及试验测试条件,来中心测试相关研究和工程开发、基础技术、产品攻关研究;广泛吸收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院校、科研机构和单位及个人的有关成果与技术,进行工程化研究和转化,为产业化提供成套的工程化研究成果和技术,并在行业学科、领域的促进科研经济结合上起到核心作用,使中心真正成为激光测距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化中心。
3、财务管理制度及收支状况
中心依托于常州大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由依托单位统一领导、管理及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中心”的建设由大地测绘提供研发经费配套及财力的支持,对项目研究开发费用均能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专帐管理、单独核算,做到专款专用,促进了项目经费的监督与管理,确保了“中心”的顺利发展。
4、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设置及运行情况
中心组建领导小组是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决策机构,负责制订中心的运行机制,市场目标、建设发展战略、开发方向、重大成果的接纳和技术转移、年度计划审批、经营执行情况报告。定期听取中心主任工作报告,进行工作建议。
专家技术委员会是中心的技术咨询机构,由常州大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及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组成,向工程中心提供技术咨询,介绍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和人才信息,推荐前沿产品发展研究方向及开发思路,并对工程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技术方案、工艺路线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
5、形象推广情况(铭牌制作与悬挂、宣传报道、网站建设宣传等)
为了充分利用工程中心拥有多个领域的研究方向、开放式实验室和强大的技术开发服务手段,为企业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服务;利用中心公共平台开展技术培训和转让服务,大大降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动力。“中心”采取在各种宣传手册、电视广告、建立专门的网站等形式加强“中心”宣传推广,扩大“中心”知名度,实现资源共享。力争把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纳米材料应用核心技术基地和技术辐射中心 。
几年的建设与服务,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中心”的服务已使用户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在科研立项、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持服务作用。
二、
科研条件建设情况
1、场地及其他配套设施(研发办公、检测、试制、中试等功能单元的分别的场地面积及主要条件)
智能化激光测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常州大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全部建成。项目实施期间建设了独立的工程中心办公区域,并配备好了相关的配套设施。办公楼建设面积800平方米左右,布局及设施满足工程技术研究的需要。
工程化开发实验室平台立足于高起点、高水平,在原有相关研究条件基础上,购买了部分先进试验设备及仪器,并建立了电气测试实验室、机械测试实验室、环境测试实验室、及测试标准研究实验室等。
为加快企业对具有市场价值的主要应用科研成果进行后续的工程化研究和系统集成,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建立了中试生产试验基地,配套新产品工程化的生产试验,确保科研成果通过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开发向规模生产的转移,完成产业化过程。
2、仪器设备(含软件资源)及工程化装备条件配置、使用运行情况(仪器设备台套数、原值,单价5万元以上的台套数、原值,重大仪器设备及工程化装备条件配置简介)
公司软件方面采用了SOLIDWORKS三维软件设计以及cosmos模块进行有限元分析,autocad二维设计,protell99se、altium designer、Cadence等PCB设计,keil5下位机程序设计,VS2015、Delphi7等上位机程序设计。
公司在注重产品开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装备水平,充实完善检测手段。本工作站为科研和中试等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研发、分析、检测、试验仪器和装备,如:数字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W420-3型桌面式检校台、示波器、数字电桥等,并且每年拨出专款用于仪器和设备的更新和改进,不断完善、改造现有的科研、生产条件。为“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硬件设施保障,为工程化提供足够的支撑条件,确保“中心”良好运行。
工程中心部分设备:
NO |
设备名称 |
单价(万) |
数量 |
金额(万) |
1 |
直流稳压电源 |
2 |
3 |
6 |
2 |
计算机 |
0.5 |
22 |
11 |
3 |
电烙铁 |
0.15 |
4 |
0.6 |
4 |
示波器100M |
0.8 |
2 |
1.6 |
5 |
数字标准信号发生器 |
1 |
1 |
1 |
6 |
数字万用表 |
0.025 |
4 |
0.1 |
7 |
数字电桥 |
0.5 |
1 |
0.5 |
8 |
热风枪 |
0.1 |
2 |
0.2 |
9 |
游标卡尺 |
0.1 |
2 |
0.2 |
10 |
透镜中心仪 |
0.8 |
1 |
0.8 |
11 |
1000mm平行光管 |
1 |
1 |
1 |
12 |
示波器500M |
10 |
1 |
10 |
三、工程中心人才团队建设情况
1、团队规模、人员(专业、年龄)结构及素质情况
常州大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与常工院等单位建立有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1人,占职工总数20.37%。是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研发队伍。同时,公司十分重视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已形成一支经验丰富、研发力量雄厚的科研队伍,并且公司高度重视科技人员的引进、培养和重用,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大量科技人才,大大增强了企业科技研发能力。
总人数(人) |
15 |
年龄情况(人) |
30岁以下 |
1 |
30-40岁 |
7 |
40-50岁 |
3 |
50岁以上 |
4 |
学历情况(人) |
博士 |
1 |
硕士 |
3 |
本科 |
8 |
职称情况(人) |
高级 |
2 |
中级 |
10 |
初级 |
1 |
2、人才引进、培养情况,人才站点类项目建设情况
公司共有员工54名,其中大专学历以上员工占70%以上,专门从事研发的技术人员占21%以上,其中博士1名,硕士2名。近2年公司开展的较大的研发项目有7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申请受理6项。
四、工程中心研究或工程化技术开发成果与运行成效
1、承担科研项目、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企业依托先进的设计研究、中试和检测条件,营造小气候,自身进行技术人才的培训,为公司内部进行各类人才培养,加速培训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等领域的研制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高科技开发人才,高技术应用人才及技术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科技人员通过短期培训、脱产学习、赴有关科研院校进行深造等方式进行培养,使他们迅速成为各个研发方向的带头人,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追求技术创新,保持技术开发具有前沿性,不定期的派相关技术人员出去考察学习技术同时,还走“引进来”的道路,企业利用与合作单位开发的机会或单独聘请国内外技术专家进行技术讲座、客座研究,邀请知名学者来中心讲学,介绍国外相关产品领域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并定期指导中心相关技术工作。
2、重大技术攻关、重大项目产业化情况或代表性成果情况
(1)DTM622R6免棱镜全站仪
激光发射和接收部分电路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提高信噪比及接收灵敏度的方法从而增加无合作目标的测程。经过技术改造,小批量试制投产,实际的有效测程一般都能够达到620米左右,部分产品已经达到650米以上。
软件部分已经获得软件著作权1件,电路部分已获得发明专利2件。
(2)顶管机激光导向系统系列产品研制
本项目对面向顶管机的激光导向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涉及的主要技术与科学问题包括:高精度绝对编码测角系统、高精度脉冲相位测距系统、发射激光小光斑光学系统、高精度图像位移测量系统、高精度高稳定性电子陀螺仪应用系统等。在我们现有产品电子经纬仪和激光全站仪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发。
目前已完成技术攻关,形成样机,并与顶管机厂家形成配套定制。软件部分已经获得软件著作权1件,结构部分正在申请实用新型3件。
“中心”依托于常州大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在建设期内开发了多项新产品。
近几年,代表性成果具体如下:
(1)相位式激光测距仪用激光发射驱动电路(发明专利ZL 201610313483.X)
(2)相位式激光测距仪用激光接收电路(发明专利ZL 201610313475.5)
(3)烟道截面积在线检测装置(实用新型 201721918474.X)
(4)基于TDC-GP2的望远镜测距仪的测距软件V1.0(软件著作权 2016SR402406)
(5)污水处理检测系统中基于LPC2136的载物台控制软件V1.0(软件著作权 2016SR403078)
(6)Wince全站仪双轴补偿软件V1.0(软件著作权 2016SR403087)
(7)Wince全站仪绘制数据图形软件V1.0(软件著作权 2017SR009941)
(8)顶管机激光导向系统软件1.0(软件著作权 2017SR041579)
(9)电力系统微机综合保护监测装置配置软件1.0(软件著作权 2017SR042236)
(10)公共自行车微信公众平台1.0(软件著作权 2017SR159634)
(11)常州大地激光全站仪测距系统软件1.0(软件著作权 2017SR204532)
(12)红外全站仪测距系统软件(软件著作权2017SR232200)
(13)红外全站仪增量式光栅测角系统(软件著作权 2017SR232207)
(14)刀具检测仪检测系统软件(软件著作权 2017SR355365)
3、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及实现销售收入情况
近几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十余项;申请受理6项;
目前,已经研制完成了DTM962和DTM752全站仪,它们是基于Windows CE操作系统实现徕卡操作模式,采用自有结构设计,软件平台,半反半透液晶,触摸和键盘共用,增加SD卡,蓝牙通讯,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下一步准备批量投产,预计年销售量500台。
激光垂准仪已经进入市场销售,销售量近400余台。
DTM622R6已经完成型式批准申请,进行批量投产,预计年销售量700台。
顶管机激光导向系统系列产品已经与顶管机厂家形成配套定制订单,预计年销售量100套。
4、技术推广及转让情况
近两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受理6项;在激光测量技术中取得了重大突破:1、完成激光测距无合作目标测程达到600米的免棱镜激光全站仪的研制;2.完成小光斑激光全站仪的研制3、开发的顶管机激光导向系统、刀具检测系统、污水处理检测系统、ELS电子激光靶已实现产业化。这些科技成果在企业产品上得到广泛应用,给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5、行业培训、开放运行与技术辐射
中心鼓励并吸纳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科研院校、大专院校以科技成果参股,合作开发,效益共享,建立广泛的合作协作网络。充分发挥中心各方面的综合优势,使激光测距技术经工程化研究后向协作层企业扩散,可技术转让,带动同行科技进步。
中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依托合作单位的优势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到中心进行交流和从事科研工作;与国外有关科研机构联合开发。吸收携带科研成果来中心实现产业化;吸收招聘学有成就的回国留学生、国外进修人员到中心参加研究开发工作。同时注意加强科研力量的培养、选送优秀人员到相关院校进修,专业院校协作开发等形式,也可到国外考察进修培养,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开发队伍。
中心自组建以来,广泛开展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编写内部培训教材,在常州大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为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经济效益作出了很大贡献。
常州大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与常工院等单位建立有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是常工院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每年为常工院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岗位技术培训。
为科研单位及行业企业开放产品研发、试验以及工程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对外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开发、工程配套设计等。
五、中心3-5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及配套措施
1、运行管理机制的加强和完善
坚决贯彻 “以人为本、制度化、标准化、务实高效”的理念,严格执行已有的制度与规范,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和保护,培育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企业整体技术水平能力,使技术创新工作为企业实施重大技术决策、市场竞争决策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机制创新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因此,“中心”的运行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在强化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做到在创新中发展,在规范中提高。
2、工程化研究方向及主要目标、研发任务发展规划
建立一个国内先进水平的从事激光测距系统技术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一个国内一流的激光测距系统研发、测试、性能评价、标准规范及其生产工艺研究为一体综合性研发平台,培养一个集科研、设计、开发和技术管理及生产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逐步拥有自主的专利技术及知识产权;形成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现代企业及核心技术基地和技术辐射中心。
研究中心坚持“科技兴企”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公司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加强市场调研和发展研讨,掌握国际同行业科技发展动态,捕捉适合企业产品发展的市场信息、跟踪最新国际激光测距新的规范及技术要求。通过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及与各大院校建立的“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的合作研发平台。建立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每1-2年造就一个新产品,新产品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应为领先水平,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强发展专利、品牌等知识产权的工作,力争使技术中心拥有开发5-10年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具备相关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及二次开发能力。
3、人才队伍、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1)“中心”将继续跟踪激光测量领域的前沿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工程化研究开发,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通过项目负责、高薪聘请、内部培养等一系列制度、薪酬、福利来吸引技术人才,更招聘了一些高学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研究中心的骨干力量和学科带头人。在科技开发队伍中,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结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大量吸收所需人才的同时,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每年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保证员工的成长及发展的需要。
(2)“中心”将引进先进测试、研发、加工设备,提升硬件设施装备,健全检测手段,扩大服务范围;
(3)进一步加强工程技术委员会的作用,争取每年至少举行1次学术交流活动,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指导“中心”的研发工作;
(4)依托常州大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确保始终保持高效、精干的研发团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心”的研发实力。
4、成果转化推广、开放服务与培训、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建设和任务安排。
“中心”将充分利用的科研条件和运行机制,承担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工程化任务,吸收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来“中心”转化和产业化,并积极向行业推广,提升产品整体水平。在今后三至五年间将继续与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积极合作,争取成果转化3~5项,并通过成果转让,在依托单位或应用行业其他企业内实施产业化2~3项。围绕我们的激光测量技术,对原有产品进行升级改造,使得产品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积极进行技术推广和应用。利用项目驱动的形式,加强激光测量技术在除传统测绘行业以外的推广和应用。
“中心”今后将努力发挥在行业中的科研条件优势,广泛服务于相关行业及企业,继续做好检测服务、技术咨询、人才培养、国内外交流的运作平台;引进关键产品的加工和检测设备,提升硬件设施装备,健全检测手段;吸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注重中青年骨干队伍的建设;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中心”进行客座研究、讲学和培训,更好得为全省同行开放服务,起到行业技术模范作用。
“中心”依托于常州大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并积极深化合作方式与内容。将派遣专业技能过硬、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到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培训、进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中心”进行客座研究和讲学,与国际知名院所共同设计开发新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工作流程,促进激光测量领域的技术发展,推动行业及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加快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外开放,接受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咨询等。并提供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定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5、具体措施及希望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
(1)严格执行已有的制度与规范,逐步完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章程》。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
(2)根据中心的研发任务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并按照《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3)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和《创业创新平台管理制度》,激励员工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
(4)按照《科技人员培养进修管理规定》,制定培训学习计划,按照《技术人员培训教育计划方案》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和学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中心”进行客座研究和讲学,与知名院所共同设计开发新品;
(5)严格按照《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与科研单位及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活动及产学研合作;
(6)每年从研发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仪器设备的更新;
(7)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中心”的宣传和推广,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和服务力度;